甘肃省能源资源评估
新能源资源
新能源快速发展
甘肃新能源装机发电屡创新高,实现“量增率稳”。截至2023年底,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5492万千瓦,占比提升至61.3%。新能源发电量695.4亿千瓦时,占比提升至32.9%。

新能源全国地位
截至2023年底,新能源装机占比排名全国第2位,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;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排名全国第2位。2022年甘肃绿电已输送至21个省份。
⽢肃是⻛光资源⼤省,⻛能技术开发量5.6亿千⽡,全国排名第4位。光伏发电技术开发量95亿千⽡,全国排名第5位。⻛⼒发电量、光伏发电量均位居全国第7位。

风能资源
风能资源情况
甘肃风能资源丰富,风能资源70米及以上技术可开发量6000万千瓦,位于西北第三。此外,甘肃风速年际、年内变化较小,主风向稳定,无台风等破坏性风速。甘肃有效风速时数超6000小时,2023年风力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2023小时。

风能资源分布情况
甘肃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为河西走廊北部区域,可利用区为河西走廊南部和省内其他北纬40度以上的高山区,季节利用区为中部地区。其中,酒泉地区属于国家风能资源Ⅱ类资源区,也是甘肃省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,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。

可利用区:河西走廊南部和省内其他北纬40度以上的高山区

季节利用区:中部地区

风能资源利用情况
2023年,甘肃风电装机容量2614.10万千瓦,同比增长26.10%,占总装机比重29.16%。风电发电量436.6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5.42%,占总发电量比重20.66%,风电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七位。

太阳能资源
太阳能资源情况
⽢肃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,⽇照时间⻓,2022年⽇照⼩时数2322.6⼩时。利⽤⼩时数⾼,2023年⽢肃光电发电设备平均利⽤⼩时数1440⼩时。光伏发电技术开发量95亿千⽡。

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
甘肃省各地年太阳总辐射量4680兆焦/平方米~6840兆焦/平方米,年日照时数在1700h~3320h,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包括河西走廊的酒泉和嘉峪关所有地区、张掖大部分地区。
酒泉地区是太阳能资源Ⅰ类资源区,也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。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约10亿千瓦,年平均日照时数约3300小时,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约6300兆焦/平方米。
嘉峪关是太阳能资源Ⅰ类资源地区,日照时间长,大气透明度高,光照充足。全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为6129兆焦/平方米,日照总时数达3316小时。

太阳能资源利用情况
2023年甘肃太阳能装机容量2539.78万千瓦,同比增长79.18%,占总装机比重28.33%。光伏发电量248.67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8.04%,占总发电量比重11.77%,光伏发电量居全国第七位。

风光资源分布情况
甘肃降水少,日照时间长,风力强劲风速变化小,“风光”资源得天独厚,具备基地化、规模化、一体化开发的优越条件。其中,酒泉、张掖、金昌、武威、定西等地风能、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,具有开发建设大型风电、太阳能基地的良好条件,开发利用前景极为广阔。

煤炭资源
煤炭资源情况
甘肃是我国煤炭产业的重要省份之一,煤炭资源丰富,煤炭探明资源储量为381.89亿吨,保有资源储量220.69亿吨,2022年开采量为5875万吨。预计到2025年煤炭开采量将达到7000万吨。

煤炭资源全国地位
2022年甘肃煤炭储量40.38亿吨,占全国比重2.0%,位居全国第10位,甘肃煤炭资源查明储量位居全国第6位。华亭坐落在甘肃东部,已探明煤炭储量34亿吨,是全国十四大产煤基地之一、西北三大产煤基地之一,素有“煤都”之称。
煤炭资源分布情况
⽢肃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陇东地区(庆阳、平凉),该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。其中,庆阳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,占全国的4.3%,占鄂尔多斯盆地的11.8%,已探明地质储量215亿吨,占甘肃省的94%。

煤矿勘查成果情况
甘肃勘查发现煤矿7个,其中大型煤矿4个,中型煤矿1个,小型煤矿1个,潜在资源1个。2024年拟出让重点煤炭矿业权6个,主要分布在武威、庆阳、白银、平凉、张掖、金昌。

甘肃省2024年省级拟出让重点煤炭矿业权

油气资源
油气资源情况
2022年甘肃石油储量4.82亿吨,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.83亿吨,主要集中于庆阳。天然气储量729.76亿立方米,自产天然气资源有限,依托省内过境管道,天然气资源主要来源于省外及国外进口。

油气资源全国地位
甘肃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2位,占比12.7%,储量远超陕西、黑龙江、山东等地,天然气储量位居全国第11位。石油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全国第4位,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全国第13位。
其中,庆阳已探明油气总储量78.8亿吨,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巨型油气田,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40%,油气预测储量相当于延安的1.7倍、榆林的6.7倍、宁东地区的80倍左右。